國定古蹟.麥寮拱範宮.開山媽祖

您目前位置:Home 拱範宮 年代記

年代記

閱讀 10795 次數

拱範宮興建與重要整修記要如下:

一、公元1685~1742 

公元一六八五年清康熙二十四年,初建於海豐街。

 

二、公元1742~1800

公元一七四二年清乾隆七年,自海豐街遷於現址。

 

三、公元1800~1827

公元一八○○年嘉慶五年庚申,擴大重建,規模宏偉,煥然一新。

 

四、公元1827~1874

公元一八二七年道光七年丁亥三月,重修正殿,增建後殿,富商楊長利獻地,增建後殿,崇奉觀音佛祖,且建築費用,獨自樂捐。至於廟宇及正殿之重修,需款甚鉅由鹿港日茂行後裔林廷璋、林世賢叔姪等二位舉人負責,當時董事林佛護、林日茂、林長發、吳新盛、黃鍾西、楊恆仁、林水利、許義勝、吳萬好、楊振利、吳益巽諸大德,均樂善勇為,並負責執行除向本街各商戶勸募外,其不足款額,亦由上列人士負責分擔。

 

五、公元1874~1906

公元一八七四年同治十三年甲戍,廟貌坍毀復行整修,當時地方賢達林樹楠、林欽若、吳道遠、許復盛、林世芳等,提議修建,乃召集諸行郊舖戶暨有志之士決議,就貨物出入額,抽取千分之一,以充經費。本宮各殿及左護室,全就修竣。

 

六、公元1906~1936

公元一九○六年光緒三十二年重修:日人據台之後,住戶蕭條,市況零落,又於戊戍年洪水氾濫,護室損害,廟宇亦有棟折縗崩之勢,凡言重修之事,無不退縮,時有林仁慈者,大德可風,率先倡修,乃邀布、海兩堡諸耆老聚會共議修建事宜,與會者悉數贊同。逐與林啟綬、林炮、蔡純、林清池、諸先輩為主力,勸募地方。並亦將五文昌神像遷祀於左護室,而舊文祠之磚石,撥入本宮補功築基,將地基增高三尺餘,以為禪房。自公元一九○六年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召匠興工,至戊申年秋,全部修整告竣。

 

七、公元1930至今

公元一九三○年民國十九年庚午重建……推林炮為重建董事,與林友學、蘇子河、許明若、蔡純、林喬椿、許道、許坤元、蔡竣河諸大德,配合其餘委員二十三名,專董重建事宜。欽哉!聖母靈應四方,一呼四應,不過一月,即集萬金,遐邇善信,陸續捐資,各方名匠工師,皆前來求其承辦,於民國二十年辛末興工。木匠竭雕刻之智,石匠盡琢磨之能,花鳥人物各不相讓,直至民國二十六年丁丑全部竣工,地基又升高七尺二寸,規模更加宏偉,於民國二十九年庚辰二月三十日辰時,安謝龍土。本次改建拜殿及正殿由泉州溪底派匠師王樹發為主持,漳州派施作三川殿、後殿由應彬司率其之徒林火寅持筒、陳專淋(煌師)、廖石成、陳選卿、黃藤,鑿花(小木)由國家藝師黃龜理等匠師於麥寮拱範宮對場(即拼場),正殿之深井有台灣最早期交趾陶,由洪坤福之弟子五福將之陳天乞施作,建築年代雖以久遠,亦因對場之關係,除充分展演各派幋特色實力外,尚有多種突破,如泉州溪底派所突破施作之全省絕無僅有之八卦藻井,作品中無論木雕、石雕、細雕,台灣最早期之交趾陶等作品,均為不可多得之瑰寶,更加奠定麥寮拱範宮於台灣寺廟建築史上之極崇高之地位,且麥寮拱範宮為漳泉匠師對場下之代表作品,值得有心者細細勘玩,必有所獲。

拱範宮 正殿 媽祖

拱範宮 正殿 媽祖

::: 交通資訊 :::

::: 相關連結 :::

::: 聯絡信箱 :::

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。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

::: 訪客統計 :::

0477125
今日訪問:
昨日訪問:
本週訪問:
上週訪問:
本月訪問:
上月訪問:
所有訪問:
1338
282
1620
472549
7791
12464
477125

Your IP: 17.241.227.154
2024年03月19日 13:28